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解决广大农民生产资金急需的必要手段。然而。笔者近日通过调查了解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因为受信贷人员少、风险防范补偿不足、骗贷行为等影响,不良率居高不下,业务趋于萎缩,亟待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调查显示,形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的原因:一是信贷人员偏少。由于管理户数多、涉及地域广,信贷监管很难到位,清收难度大。被调查的小额信贷农户中约有25%以上常年在外打工,收贷收息难度大。二是风险防范补偿不足。信用环境欠佳,依法催收难;涉农信贷奖补力度不足,无法覆盖户小额农贷的高风险和高成本。国家规定,财政部门对县域金融机构上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按2%的比例给予鼓励。但获得财政补贴的信用联社较少或几乎没有。三是骗贷行为频发,加剧小额农贷风险。由于贷款操作简单、放款条件较低,容易发生单一自然人冒用多人姓名套取大额贷款,或同一人多次向信用社贷款等变相超权限贷款现象;部分非农自然人借用农村亲朋友名字到信用社借款,使贷款流入非农领域。

  因此,必须采取必要措施,降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一是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扩大财政支持方式与力度,降低涉农贷款奖励门槛,对涉农超余额实行全额奖励;出台、落实贷款贴息及税收减免政策;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如设立专门的国家财政小额农贷风险补偿基金,对自然灾害造成的小额信用农贷款损失进行补偿。同时还应扩大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核销自主权,及时处置不良资产。积极发展涉农保险,在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突出商业保险、担保机构对农业的保驾护航作用。二是规范信贷管理。严格执行现有贷款规章制度,如农户户主实名制制度、主任签批和借款人双签制度、信贷主管审查把关制度、贷后检查和责任移交制度等,同时依托农信社现有贷款管理系统,和联社委派会计强化监督,对手续不全、资料不真实的贷款坚决抵制。三是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步伐。加快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步伐,促进农村金融有序竞争和持续发展。(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