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遭遇推销是常事

  近日,记者在市区多家银行随机采访数名办业务的市民了解到,如今到银行办理业务,遇到理财经理推销理财产品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果你到大堂办理基本业务,基本没人搭理,但如果你透露出想要购买金融产品,理财经理马上就会过来热情推介。”不少市民如是说。

  在市区文化路某银行办理储蓄业务的宋先生告诉记者,他有多家银行的贵宾卡,其中一家银行的员工前不久向他推荐了一款年化收益高达8%的理财产品,虽然听起来很心动,因担心收益率越高风险也就越大,他一直没有动手去买。

  银行禁止员工私自接单

  据市区某银行管理者透露,在第三方公司高额佣金的诱惑下,偶尔也会出现个别银行员工私自接单,利用手上的客户资源推销第三方公司产品的情况。但银行是不允许本行员工从事与本行业务无关的其他金融工作的,更不允许一线工作人员私自接单,假借银行名义代售其他产品,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将会受到非常严肃的处理,不排除会解除劳动合同,给银行造成损失或涉嫌犯罪的,还会被移交法办。

  该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民遇到银行工作人员推销理财产品时,不妨多问几句,多了解情况之后再进行投资。

  买前认清产品性质

  据了解,正常情况下,市民在银行的营业大厅可以接触到的金融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银行自己的产品,如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贵金属产品、信托产品等。“这类产品完全是由银行自己研发的,出了问题,银行要负主要责任。”市区成山大道东段某股份制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二类产品是银行代销的产品。如某些保险产品、贵金属产品、基金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等,与第一类有重合,但区别要看具体的产品说明,属不属于代销。“对于银行来说,代销的产品,银行对其所做的营销宣传和销售过程的合规性要负责任。”银行不能做虚假宣传,银行必须充分向客户提示产品的盈亏风险,不能代客操作。

  “非银行产品而且也不找银行代销的,就是第三种,须警惕”。该负责人表示,没有选择银行代销,一方面是省手续费,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产品先天不良。银行并非什么产品都代销,银行会对代销的产品进行严格审核,如果发现某产品没有其宣传的收益水平,或者发行该产品的公司信誉存在疑点等问题,都不会代销。“但是,没有找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中未必没有好项目,但通常风险都比较高。”该负责人表示。

  对普通市民来说,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风险最低。其次是代销产品,也是经过银行审核的,风险最大的就是银行不敢代销的产品,市民购买须谨慎。

  银行公章是“验证码”

  从理财产品的认购环节起,市民的投资风险就已经开始隐藏。如何能在银行购买到货真价实的银行理财产品而非第三方产品?市区成山大道东段某银行理财经理刘倩倩表示,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就是看看销售合同有没有“某某银行”的公章或“某某银行代销”字样。通常,银行代销产品的协议书里,都会提及银行名字,产品投资方和银行也会签名盖章,宣传资料中也会显示出代销机构有哪些。但市民大多会在理财经理的强力推荐和游说下忘记了最重要的确认环节,因此刘倩倩建议,市民如果怕在银行买到第三方理财产品,可以先询问销售人员该产品的发行机构,再确认是否是银行代销。

  在理财产品的选择过程中,对于有保本需求的市民来说,选择保本类型的理财产品也至关重要。据刘倩倩介绍,对于银行规定保本的理财产品来说,基本不存在本金亏损的问题,只是收益水平的差别而已,而如果是浮动收益的产品,客户就应该根据风险承受能力慎重选择。“一般来说,银行自有的理财产品,如果保本类型的A品种出现亏损,就用B品种的盈利去弥补,市民基本不用担心不保本的问题。”刘倩倩坦言。

  而当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看起来比较高的时候,市民也有必要辨认清楚产品收益数字是年化收益还是非年化收益。以一款5万元起、78天、收益率5%的理财产品为例,如果5%为年化收益水平,则到期后消费者只能得到534元的收益;而如果是非年化收益,则到期后消费者的收益达2500元。(威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