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到期的412款理财产品,仅有111款产品公布到期收益率,仅占27%。再看11月份数据,当月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共计2283款,仅有1262款产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占比55%。可见,理财市场产品到期不公布其实际收益率已成常态。对此,理财专家表示,对于高风险理财产品,大多数银行都是报喜不报忧,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不要过分迷信,而结构性理财产品过往业绩也不足为据。

  13款信托类产品未达预期收益率

  根据银率数据显示,11月到期披露收益数据的1262款产品中,有21款未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其中有13款产品与信托挂钩,这13款产品预期收益率分别从5.2%到6.1%不等,实际收益率最大下滑1.7%,最小降1.3%,均为某股份制银行发行的产品。另外6款未达最高预期水平的理财产品为某外资银行发行的汇率挂钩产品,预期收益率为6%,但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收益率均超1%,最高达1.65%。

  普益财富分析师方瑞表示,目前银行主要发行两类信托理财产品,一为证券投资类,此类理财产品的风险较大。另一类为融资性质,属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安全系数较高。但是,若企业提前终止产品到期时间,投资者的收益将有所下降。

  “一般情况下,与信托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在4%-6%之间。”方瑞称,市场上融资类的信托理财产品较多,判定此类产品的风险应考虑两个方面:首先,投资者需要具体了解资金的投向,以及投资项目的情况;此外,还需清楚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和资产负债情况,以大概把握融资项目的还款能力。

  结构性产品大多报喜不报忧

  此外,某股份制银行发行的两款黄金挂钩产品上个月到期,也未能实现预期收益,两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均为4.5%,但实际到期收益分别为3.9%、3.75%。

  理财专家表示,相较于信托类的银行理财产品,与外汇或黄金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较最高预期降幅较大,此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与货币的市场走势密切相关,主要取决于产品销售条件是否被市场所实现,与银行运作的关联度并不高。

  业内人士表示,国有银行的理财产品大多为稳健型理财产品,收益率较低,但一般情况下均会达标。而外资银行由于政策所限,难以开发票据理财产品、银行间同业拆借产品、银行间同业债权产品。因此,外资银行发行的大多是收益率较高、风险较大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对于外资银行来说,发生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达不到预期收益率的情况较多。因此,不公布到期收益率或有“报喜不报忧”之意。(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