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除去一些已拿到独立基金销售牌照的公司,绝大部分顶着“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牌子,其主打销售产品都以PE基金产品和信托产品为主。  不过,随着PE基金行业高收益神话逐渐破灭,部分产品到期不能兑付约定收益,第三方理财机构与客户之间的矛盾开始爆发。如本月初通过上海某银行网点销售的一款理财产品,每期产品均承诺11%-13%的预期收益率,但到期后投资人的本金和利息都无法收回。  PE界人士认为,私募股权应是高净值客户的专属产品,但在国内一些第三方理财、银行等机构的合力推波助澜下,PE在近些年成为了大众产品。根据2011年国家发改委相关规定,PE合格投资人门槛为1000万元,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将门槛降低至100万元,甚至更低。第三方理财机构青睐的房地产信托产品,原本一直披着“刚性兑付”的外衣,但随着市场风险的加剧,将迎来更大兑付压力。中金公司预测,2013年到期房地产信托规模2816亿元,本息合计总还款额约3100亿元,两项数据同比均增近25%。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风险已经发酵。  “能给到第三方渠道的信托产品,都不是特别好,属于风险较大的产品。一些资质好的信托产品,在发售之前,基本上被预定光,真正能流到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信托产品,肯定要差很多。”深圳一信托业务经理说。  业内人士表示,第三方理财机构发行的信托产品大部分集中在几家信托公司,而代销信托产品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数量超过千家。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得有资源拿到信托产品指标的公司或个人,再次层层分包销售,以期图利。(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