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一家医药销售公司的江西籍外来务工人员小钟,在半个小时的时间内通过专业消费金融服务商——捷信中国,直接申请到一笔用于购买家用电脑的消费贷款。对于每月收入3000多元的小钟来说,月付200多元并无多大压力。像小钟一样从捷信中国获得服务的客户,目前已经超过了350万人。最近,与零售商合作、为消费者购买耐用消费品提供消费信贷服务的捷信中国向媒体披露:自2007年12月在深圳设立第一个中国运营后台后,该公司近6年来实现了合作零售商14600家、零售网点20800个和客户数量350多万人的业务拓展。“其中35%的客户会多次使用我们的信贷服务,并且公司这项业务支持了合作零售商平均实现30%的营业额增长。”捷信中国总裁史国奇(MichalSkocil)告诉记者,业务规模对于消费金融行业而言意义重大,根据国际惯例,业务规模扩大不仅会增强个人消费金融的便捷程度,信贷产品价格也会进一步降低。就在7年前,史国奇在四川绵阳做市场调研时发现,尽管只有8%到15%的人群表示愿意接受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但恰恰在商场门店里,一对年轻夫妇正在商量购买一台价格更贵抑或更便宜的洗衣机。“历时3年调研之后,我们认为,消费金融行业在中国市场一定拥有发展潜力,在中国建立起像其他市场一样的消费金融行业是有可能的。”史国奇称。作为一家来自中东欧的专业消费金融公司,捷信中国继2007年末启动担保业务后,于2010年12月在天津正式成立捷信消费金融公司,获得中国银监会颁发的消费金融牌照。目前,国内市场共有4家专业性消费金融公司获准试点消费金融业务,总规模占比不足5%,远低于国外市场1/3的通常水平。成立近6年来,捷信中国目前已经拥有员工近9千名,在华投资额累计达到25亿元,这一投资规模直接推动其建立起必要的基础设施,这在捷信中国内部被称作“信贷工厂”。“这个信贷工厂的日处理能力能够高达11万笔消费贷款,但是,拥有这个能力并不意味着我们目前已经达到了这个业务量。”史国奇坦陈。自进入中国市场特别是获准提供消费贷款服务以来,捷信中国的一系列做法,令其成为尚处于萌芽状态中的中国消费金融市场上一张另类的面孔。首先,拓展业务的主要目标群体是“未达到银行信用卡申办条件但拥有强烈消费需求”的中低收入群体,诸如蓝领、工薪阶层和年轻夫妇等,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地区居民。其次,借助自有的后台数据处理库和内部业务支持平台,捷信中国为急需消费贷款服务的中低收入人群规避了一些繁琐的手续,同时设置了相对灵活的分期还款期数和还款方式,便于顾客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分期额度和期限,适度减轻了还款压力。“前期调研发现,对这部分中低收入群体而言,在商店、卖场为他们提供平均额度为2500元的贷款服务,更符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史国奇称,凭借母公司业已成熟、合理精确的风险管理体系,捷信中国拥有快速审批贷款的能力,同时采取了生物识别等先进技术有效防范欺诈行为,以此精确控制模式确保客户如愿购买到商品。时至今日,捷信中国每天平均处理上万份贷款申请,通常在60分钟内作出批复,以满足中国市场庞大的消费需求。数据同时显示,该公司支持合作零售商平均实现了30%的营业额增长。“我还注意到一点,为避免贷款者的冲动消费,捷信中国专门设置了15天犹豫期,消费者只要在15天内偿还贷款,将不会被收取任何费用,这些做法让消费者有了后悔权,这是消费贷款市场一个重要的创新性举措,对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能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中国消费者协会原副秘书长武高汉如是评价这一为消费者提供的贷款“后悔药”做法。一方面,在国际经济形势并不景气的背景下,支持消费贷款业务已经成为政府刺激消费的重要手段之一;另一方面,监管层面鉴于消费金融公司尚属新生事物,且国内个人信用体系有待完善,相关的监管法规正在逐步完善过程中,消费金融试点仍是审慎推进。但在市场人士看来,适时向低收入人群提供消费信贷支持,对中国城市化进程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的客户满意度调查显示,近90%客户对产品表示满意,甚至愿意向其他朋友推荐,其中35%的客户已经在重复使用,之所以有这个结果,最重要原因是公司将整个流程建立在透明的机制上,首先确保客户申请贷款之前充分理解产品,充分告知其责任,告知其贷款产品构成、综合费用构成和月均还款额,把这些工作做得足够充分,客户才会意识到这项贷款服务对他意味着什么,以便于他作出申请与否的最后决定。”史国奇称。(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