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上交所于5月24日发布了《上交所发布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下称《办法》),对标的券和业务开展细则作出进一步规范。“由于之前约定式回购管制过于严格,如ST和限售股受限较多,所以其在制度安排比较鸡肋,更适合散户。”华南某券商机构部人士表示,“股权质押类不一样,它和质押贷款差不多,算是股权质押的‘转正’。”《办法》一出,部分机构对该业务跃跃欲试。而事实上,此前已有多家券商以自营资金或借助信托等机构开展该业务,而市场参与主体范围的扩宽,也让价格战悄然打响。股权质押“转正”诸多券商对股权质押融资的“转正”可谓期待已久。“我们从3月份就在为股权质押的开闸做测试准备了,本来说四五月份就要开始的,谁想到最后拖到现在。”前述券商机构部人士称“我们之前已经发过征求意见稿,总部对这块比较重视”。此前,股权质押融资业务尚无规定可循,其遵照的是各券商内部风控标准,而监管层也并未对此给出说法。此次“交易所版”股权质押的开通,无疑将为此业务打开新局面。“正式启动后,信托(的市场)将进一步被券商抢走,而券商也能更深层涉入实体经济。”前述机构部人士称。“其实交给券商是合理的,一方面券商有许多持有上市股权的客户,另一方面也能发挥自身市值管理等优势,控制好风险。”事实上,此前已有多家券商自主开展了股权质押融资业务,而部分券商亦对交易所版股权质押持观望态度。“起初还是试点形式,是否将利用交易所系统,还要看具体开展情况。”上海某券商人士称。“一是细则是否对业务有利,二看在交易所系统进行质押回购,是否具有足够灵活性。”事实上,所谓的“灵活性”已在不少券商处得到体现,其中不乏有乱象丛生。深圳地区某券商在介绍其股权质押融资业务时,表示在中国香港、美国上市的股票亦可作为质押标的;而上海国资系统下某券商的一位资管部经理亦称,其可绕开券商,私下对接资金方与项目方,而且这样操作不但能极大降低融资成本,也让流程得以简化。“走部门流程至少要15天,我这一周内能全部搞定,而且成本比走流程低。”该经理称。而在交易所系统投入运营后,上述各种乱象是否会被监管层集中规范和治理,尚待观察。“监管层应不会将目前股权质押强制纳入到交易所系统完成。”上海地区某中小券商资管部负责人分析“此前的股权质押融资没被叫停,许多券商也进行了事后报备。交易所系统无非是为这项业务提供了一个比过去更加正式、透明的平台。”与此同时,《办法》规定,融出方包括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所管理的定向或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客户参照适用该办法。这意味着,券商资管入场试水的局面也将有所突破,如小集合(限额特定资产管理业务)产品或可甩开此前需要对接的集合信托“单干”。价格战开打最低降至7%一边是开闸前试点券商的摩拳擦掌,另一边则是早已打响的价格战硝烟弥漫。“价格战已经白热化了,有钱的券商基本上都在压价招揽客户。”西南地区某券商人士坦言。“不要说信托或银行,就连中小券商自身也受到了波及。”据华南某券商机构部人士透露,该券商通过发行中票、短融等方式进行资金募集,其自营盘资金已达100多亿,而这一融资成本通常为4%-5%之间,即使质押融资价格为7.5%,券商仍可截留2.5%-3.5%的利差收益。“业务初期,我们不是特别在意点位,总部要求我们先放几笔出去。”该人士称“一来是为了打开市场,二来也是把规模做上去,积累经验”。而上述称可对港股和美股作为质押标的的深圳地区券商表示,最低可将融资成本降至7.2%。另据记者获悉,券商股权质押融资最低成本或已降至7%。“我们前两天拿了个单子,结果被一家出价7个点的券商给抢走了。”上海某券商人士透露。值得注意的是,该价格或已低于银行的贷款利率。“资金较紧时,一般还要以基准利率为基础上浮20%-30%,也就是在7.2%-7.8%之间。”某国有大行资深信贷人士表示。7%成本已经相当低了,如果股权质押逐渐形成规模,将对持有优质上市股权的企业是个利好。不过,亦有券商人士指出,7%仅为价格底线,具体价格还要对融资方与质押标的股票进行实际分析。“成本和融资方持有的股票以及融资方具体的信用情况有关。”前述深圳地区券商人士称“比如全流通的大盘股,质押率不会太低,且融资成本也不高,至于限售股和ST,价格、质押率就要具体来谈了,通常ST类不好做。”(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