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就是通过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使金融服务惠及更多人。那么,金融部门怎样才能将普惠金融的理念,落实到贫困地区的广大农民群众?其实,早在2012年,省农行与省财政厅就开始了探索的步伐,他们联合创新推出的“双联惠农贷款”,以财政资金撬动信贷资金进行扶贫开发的方式,让金融服务覆盖全省58个贫困县区。截至2013年末,甘肃全省已有11.49万户农户受惠于“双联惠农贷款”,贷款总额76.56亿元,其中当年新投放70.23亿元,覆盖10.46万户。破解农民贷款难、贷款贵“多亏了农行的‘双联惠农贷款’,现在日子过得宽裕着呢!”操着一口浓重的藏家普通话,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勒秀乡麻木索那村村主任南卡桑吉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年初我贷了5万元买牛,一头牛6000元,自己又添了点钱买了10头,加上以前的60多头,这一年下来光养牛就能挣四五万元。”麻木索那村有牧民127户,其中除了没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有117户贷到了507万元的“双联惠农贷款”,成为甘南州“双联惠农贷款”覆盖率最高的行政村。而在整个甘肃,麻木索那村仅是个缩影。至2013年末,全省受惠于“双联惠农贷款”的农户已超过11.49万户。“双联惠农贷款”的推出,主要是农行基于全局的眼光。中国农业银行[-0.42% 资金 研报]董事长蒋超良曾告诫各地农行:农业银行的各项工作必须放到党和国家的全局工作中去谋划,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所在行更要全力支持当地扶贫攻坚。而在具体实践,省农行行长许锡龙也感觉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在甘肃这样的贫困地区,农民贷款难、贷款贵,是多年制约扶贫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农村金融的老大难问题。贷款难,关键是农民缺乏有效的担保或抵押,很难达到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贷款贵,关键是农村金融机构少、运营成本高,涉农贷款利率普遍大幅上浮,农民利息负担重。发展金融普惠和进行扶贫开发,首先都要解决这两个问题。”2012年秋,为深入推进我省开展的双联行动,省农行与省财政厅联合创新推出“双联惠农贷款”:由省农行连续5年每年安排6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共投入300亿元,支持全省58个贫困县的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相比其他涉农贷款,“双联惠农贷款”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由各级财政注资,每个县组建一个政策性担保公司,为农民贷款提供全程全额担保;二是省级财政对农民贷款全程全额贴息;三是农行对贷款执行基准利率,这在全国商业性农村金融领域基本没有先例;四是农行与政府联合组建担保调查团队,共同开展贷前调查、贷后管理和贷款收回。其中,省农行执行基准利率,每年给农民让利2个亿,5年让利10个亿;省财政按基准利率全额贴息,5年贴息18亿元。两笔加起来,相当于给农民让利近30亿元,这样的“大手笔”在全国也属罕见。普惠金融的积极尝试“双联惠农贷款”因扶贫而生,但带给人们的思考却超越了扶贫。许锡龙认为,甘肃是典型的贫困省份,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从金融角度来说,之所以贫困,用两个字概括就是“缺钱”,既缺致富的本钱,也缺发展的流动资金。有了充裕的资金,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千家万户就能一举摘掉“穷帽子”、挖掉“穷根子”,但需要的资金是一个天文数字,只有金融机构有能力提供。“双联惠农贷款”专门针对全省58个贫困县的农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就是普惠金融的一次尝试和实践。省财政厅厅长张勤和则表示,“双联惠农贷款”改变了过去“撒胡椒面”式的财政扶贫模式,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整合起来,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广大农民群众脱贫增收,与金融机构共同扶持贫困农牧户发展特色产业。而在广大贫困地区的农村,“双联惠农贷款”则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古浪县西靖乡高峰村,全村共80户村民,申请并贷到了“双联惠农贷款”的就占66户,贷款全部用于发展暖棚养殖或大棚蔬菜。党支部书记杨生涌介绍说,很多农户都是生平第一次从银行办理贷款业务。其中,村民樊永会用贷款一口气买进了400多只小尾寒羊,加上之前的400多只,10座暖棚挤得满满当当。他算了一笔账:这些羊养上4个月就可以出栏,一只净赚300元。一年下来,不但能轻松还上50万元贷款,还能净赚20多万元。甘南是省农行金融扶贫的重点地区,截至2013年末已累计发放“双联惠农贷款”1.63万户、9.63亿元,户均贷款5.91万元。在发放贷款过程中,当地农牧民一方面表示欢迎,另一方面又意见颇多,认为贷款额度太小,期限也太短。省农行对此及时汇报争取,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农总行的大力支持,将甘南州的“双联惠农贷款”规模由最初计划的每年3000万元提高到8亿元,连续投放5年,共计40亿元,可惠及8万户农牧户,实现有生产能力、有贷款意愿的农牧户全覆盖,这在藏区和全国都是空前的。普惠金融需要全社会出力实践证明,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和带动银行信贷资金进入扶贫开发领域,是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但要将这一做法复制、推广,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许锡龙认为,普惠金融更多关注的是社会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地区,而这二者均存在资金短缺问题,无法用单纯的市场行为解决和纠正。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靠全社会共同努力,研究探索一套集制度创新、体系创新、产品创新等为一体的“组合拳”,最终解决前者与市场之间存在的“制度错配”问题,进而使先前的探索转化为常态化的市场行为,进入市场正常运行的轨道。“双联惠农贷款”收效明显,就是多方共同发力的结果。在发放“双联惠农贷款”的具体操作中,各级政府、农行、担保公司三方组成了调查团队,共同开展政策宣传、贷前调查、贷后管理和贷款收回,形成了政策性金融与市场金融的“嫁接”。同时,省农行还同步推出了“三农”金融辅导制度,向农民宣传讲解国家“三农”政策、生产经营技术、基础金融知识等,推动“融资”与“融智”有机结合。这种做法,一方面提高了办贷效率,减轻了金融机构工作量,弥补了金融机构人力不足的问题,纠正了当地融资市场的制度错配,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也为地方政府密切联系群众、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抓手。天祝县松山镇镇长唐培皇表示:“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参与到贷款调查和贷后管理中去,为基层政府在管理社会、发展经济方面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抓手,拓宽了基层政府服务群众的渠道,进一步密切了群众和基层政府之间的联系。”在甘南藏区,这种做法还产生了综合效应。甘南州委常委、副州长刘小宇深有感触地说:“只要让普通群众搭上地方发展的列车,就能从根本上实现藏区的长治久安。‘双联惠农贷款’面向最广大的农牧民,是甘南州历史上覆盖面最广的一个信贷产品,为少数民族地区做好普惠金融和扶贫开发工作开了一个好头。”(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