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债务违约引发无数人的关注。近2万亿的负债,抛开本金不谈,即便是按照比较低的6%年利率,每天需要支付的利息就高达3亿左右。如此庞大的债务,通过卖房还债已经不可能实现,如何尽可能减少损失才是关键,尤其是需要研究如何降低烂尾楼对部分家庭的冲击。


房企债务问题早有先兆。


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先是在2020年8月份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和人民银行为房企设置了三条红线:


1、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


2、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


3、房企的“现金短债比”小于1 。


紧接着,又在2020年12月份由央行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对银行分别设置了房地产贷款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两个指标上限。




房价上涨本质上是金融现象,说明过多的资金进入了房地产领域。两次出手不仅限制了房企的债务无序扩张,还从银行这个根子上绑住了他们不安分的裤腰带,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势头戛然而止,也避免了房地产债务继续膨胀带来更大的金融风险。




经过最终核实,2020年GDP现价总量为1013567亿元,差不多是50个恒大,但是国内也不只是一家恒大。全国数万家房企,千亿级别的房企在2019年是34家数量,2020年已经达到43家,负债率普遍较高。房企看得见的银行贷款余额有十几万亿,看不见的债务规模更加庞大。




在房价持续快速上涨阶段,开发商拿下土地后转手抵押给银行获得贷款,开发楼盘让建筑公司垫资,原材料赊账,刚挖个坑就开始预售,拿到钱还一部分钱,转手又去拍地,如此周而复始,相当于多个环节加杠杆操作,捎带着把地价也炒高了。如此一来,开发商一边吃着房价上涨的红利,一边享受地价上涨带来的利润,如吹气球一般迅速壮大,债务规模也是水涨船高。


恒大赚钱太轻松了,狂飙突进不知道刹车,大手笔拿地,大搞多元化,终于玩脱了。恒大的债务危机跟清华同方、北大方正、海航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主业盈利不足以支撑巨额负债,多元化又带不来足够多的新增利润,最终只能选择躺平。




世上没有大而不能倒的公司,但是为什么能够让一些公司动辄负债数千亿上万亿,这就是金融体系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我们一边说着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边却让一些大企业债务无序扩张,这是很矛盾的现象。资金就那么多,一家大企业拿走上千亿,本来有希望获得贷款的上百万家企业就完全没了机会。喜欢锦上添花,而不喜欢雪中送炭,觉得只给一家企业放贷轻松愉快又靠谱,却意识不到摩天大楼轰然倒塌会造成什么影响,这是金融体系的巨大问题。




一位博士用心科研,几年内可能做出一个成果,有数百万上千万的市场价值,如果进入街道办,每天做些简单重复的工作,人才的价值并不比一位高中生更高。有大城市年薪30万元招聘一位清华北大的研究生教授小学生,教学水平也不会比师范毕业的老师水平高出多少,如果在偏远的农村投入30万,就可以让数十上百个孩子有更好的教育机会,带来一生命运的改变。同样的投入,放在不同的地方边际效益是大不相同的。


人是这样,资金也是这样。


千亿资金交给一家大企业,高管们能拿一个亿的工资,能给自己发上百亿的分红,还可以玩各种资本游戏,想方设法往自己兜里多装点,增加的就业不过几万人。如果是交给百万家中小企业,别的不说,带动的就业起码有数百万,这会产生何等的社会价值!


道理很简单,但是银行们不会这样做。


相对于借给一家关系好出手又豪爽的大企业,借钱给百万家企业要做的工作更多,坏账企业也会有许多,无形中了增加很多工作量。既然劳心劳力还担心赚不到钱,就不如躺平,一条道走到黑,反正有抵押,土地跑不了,房子也跑不了,大不了让买烂尾楼的消费者承受最后的损失。




2021年税务部门的金税四期有重大创新,充分运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智慧税务和智慧监管,对纳税人的监控可以做到全方位、全业务、全流程、全智能。薇娅的13.41亿,就有金税四期的贡献。


财智成功认为,大数据不应该只是用于查偷税漏税,更应该把企业纳税情况、社保缴费人数、营收金额等数据提供给银行,作为放贷参考数据,同时建立起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凡是贷款逾期的企业,不仅要降级,还要大幅提高今后的贷款利率,多次违约利率直接提升到15%以上,额度也要大幅降低。不仅企业贷款额度要有限制,企业债、信托、理财产品等等,都要加上限制,严防企业债务无序扩张。


企业信用级别评定体系有了,企业核心数据有了,银行能够安心放贷,企业也会谨慎负债,毕竟违约之后资金成本将直线上升。当然了,支持房地产有红线,中小企业贷款也要有红线,银行最低40%贷款要给中小企,这样才能彻底解决问题。不要指望股市解决融资问题,容量有限,能上市的企业数量相对于总量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更何况很多企业上市动机并不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