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创新“道德贷款”举措,让生活困难的“好人”优先获得银行贷款,探索道德与经济互相推进——   无抵押无担保,道德信誉彰显有形价值  11月21日,“最美孕妇”彭伟平正在家里修建羊舍,希望通过养羊来致富。 “如果儿子不每天吃药的话,创业资金就够了,但现在资金有点周转不开,我想通过道德信贷解决创业的燃眉之急。 ”灵璧县高楼镇张场村村民彭伟平说。通过灵璧县文明办,她一边写申请一边建羊舍,希望早点贷到10万元启动资金。  今年年初,省文明办与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全省推广实施“道德信贷”,为讲文明、守诚信的道德模范提供优质高效的授信服务,帮助道德模范赢得发展机遇,改善生产生活。  2010年,凤阳县在我省首开道德信贷先河,当年就给凤阳县首届道德模范黄吉风和马克东分别向银行贷款10万元和30万元。  “没被评为道德模范前,我去信用社贷款,银行要抵押要担保,因此把我拒之门外。 ”府城镇张老庄村村民黄吉风说。他多年替别人跑货运,有丰富的货运经验,但一直缺少买车资金。当他被评为道德模范后,以“道德”作为担保,通过道德信贷工程贷款10万元,买了一辆货车,在合肥与凤阳之间跑运输,大大改善了全家人的生活水平。  “道德信贷的最大特点,便是无担保、无抵押,‘道德’被认为是最好的担保,靠个人道德诚信立本。 ”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说。 “道德信贷”的授信对象为被市级以上(含)政府授予的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榜”好人。在符合贷款基本条件的前提下,优先对道德模范授信,优先安排信贷计划。与普通贷款相比,“道德贷款”有三个特点:授信优先、利率优惠、服务优先。   个人信誉和基本条件,一个都不能少  “免担保贷款,会不会出现‘赖账’情形?道德信贷贷出去的款项,能及时还给银行吗? ”在建设银行工作的周益有这样的担心。在他看来,无抵押免担保意味着“赖账”无成本。记者走访一些银行的业内人士,大家异口同声地称赞“道德信贷”是一件好事,但具体说到贷款,大家又觉得如果没有房产等实物进行抵押,就感觉心里没底。  “我本金10万元的贷款,目前还了6万元。每两个月就去信用社还一次利息,以前是1200多元,现在是800多元,剩下的4万元我会尽快还上。 ”黄吉风告诉记者,银行相信道德模范的人品,道德模范不会辜负银行的好意,绝对不会出现赖账情况。  凤阳县另外一位道德模范马克东,通过道德信贷工程贷款30万元,扩大了生态农业的规模。30万元的贷款期限是一年,一年后,马克东如期向银行归还了贷款。 “荣誉重于生命,我不会砸自己牌子。 ”马克东说。  据了解,享受道德信贷,除了得是市级以上(含)政府授予的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榜”好人,也得符合“贷款的基本条件”。  “被授信对象提出申请后,金融部门会派出信贷员实地考察,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授信限额。 ”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有关负责人说。信贷员对“道德贷款”的用途、额度、偿还能力的评估审查,同其他贷款一样严格,只是简化了担保或抵押环节。“好人”的个人信誉也是无形资产,个人信誉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比熟人或实物担保更可靠。 ”  “农信社办理完贷款后,也不是一贷了之,还要及时了解资金动态,实时掌握经营状况。 ”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说。各级农信社还围绕道德模范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提供更多的金融知识,免费开展金融咨询服务和技能培训。  道德信贷的贷款不是救助款,“好人”们不可以用来生活消费,而是针对解决经营生产的难题。 “形象地说,这个贷款是钱生钱,不是‘输血’给生活困难的‘好人’,而是帮助他们自己‘造血’。 ”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有关负责人说。   富了精神鼓了腰包,“双富”结合引领道德风尚  目前,全省具备“道德信贷”条件的“好人”约1000人,各级农信社根据文明办提供的“好人”名单,逐一实地考察。据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通过道德信贷获得贷款,解决生产发展中遇到的难题,目前全省已有500余例。无抵押无担保的道德信贷,让道德文明变成“真金白银”,传递正能量切切实实帮助了生活困难的“好人”。  “道德信贷的重心在于精神与物质‘两富’的结合,通过道德量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引导人们树立‘道德是一个人最大的资本’理念,激励更多的人崇德向善,在全社会营造见贤思齐、好人好报的社会氛围。 ”省文明办道德处处长王运慧说。  道德滑坡,见义勇为流血又流泪,救死扶伤反被诬陷……道德、诚信,一度成为稀缺资源。采访中,很多人认为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让“德”有所“得”,“好人”有“好报”,帮助生活困难的“好人”解决困难,不仅极有必要,而且势在必行。  “关键时刻,‘好人’们敢于伸出援手扶上一把,敢于路见不平吼上一声,敢于舍生忘死救人于危难。如今,他们遇到困难,如果社会对他们的困难视而不见,只会冷落了‘好人’那颗滚烫的心。当政府和银行及时送上‘道德信贷’,则是对‘好人’们最有温度和力度的人文关怀。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方维保说。  “道德信贷”把道德品质纳入信贷范畴,让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名利双收,既能帮助生活困难的“好人”渡过难关,扩大经营和生产,又可以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到积德行善事业中来,对社会风气起到正向引导作用。(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