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P2P的全面整治到全面清零,监管逐渐把触手伸向了长期野蛮生长的贷款中介行业,这个行业没有标准,更谈不上行业自律,以收费乱、收费不透明、违规操作、协助骗贷等等形象出现在大众的印象里,甚至从事贷款中介的人都被看做是骗子、黑心商家。但是存在就是合理的,贷款中介为什么能够持续存在,那是因为市场有需求,只要能够合理引导行业发展,形成行业规范或者落地相关监管,贷款中介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优势就能体现出来。所以,近几年监管层已经逐步开始规范整个贷款中介行业的发展。例如,爬虫叫停、电销管控、催收监管、现金贷整顿、兜底模式被禁等等。这也意味着贷款中介非常大的几个收入来源,催收、垫资过桥、现金贷业务被斩断。贷款中介只能回归“助贷”本源——做“撮合”业务。



以笔者所在的成都为例,由于业务来源和获客渠道被切断,不论是大型助贷机构还是小型助贷机构,整体业绩下滑,以某银行的一款贷款产品放款额举例:众象 401万、摩尔龙:1100万、御顺:805万、米袋金融:215万元、我贷我房:61万元、快贷:698万元 ,最高的放款才1000万出头,在这款产品上,最多的也只能拿到100万的佣金奖励。而在传统助贷这个行业假如挣100万,其中可能有50万用来交了房租,剩下的支付还有员工工资、高额广告费等等支出,如果只依靠银行的佣金奖励,贷款中介是入不敷出的。因为贷款中介这种重资产运营模式,所以决定他们还必须收取三个点、五个点甚至更高的手续费。当没有了规模效应,市场又开始拼价格的时候,大批量贷款中介纷纷倒闭也不是没有道理。成都原来的金融一条街原来遍布每栋写字楼的中介,现在已经减少了一大半,要么转型,要么倒闭。


传统贷款中介业绩下滑的另一个原因就:流量被跨界打劫。这里重点要说说财税行业。按理说,财税行业做的代理记账、工商注册等业务和贷款中介不太能扯上关系,他们是如何打劫了贷款中介的客户的呢?


近年来,助贷市场上的产品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原来的个人信贷、抵押贷款占多数的结构变成了以企业主、中小微企业的发票贷、税金贷为主的结构。产品结构的改变,最先反应过来的是贷款中介这个群体,他们为了更好地获取企业客户,于是瞄准了财税行业、商会、协会等场景。贷款中介提供贷款申请通道、财税公司提供企业客户资源。就这样开始了合作。在最初的几年时间,双方合作得应该还算是愉快的,但是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竞争越来越激烈,财税公司开始有能力也更愿意自己开展企业融资咨询业务,所以很多代理记账公司的业务板块开始真正地扩展,接入了“助贷业务”,玩起了“跨界“。


自从搭上金融科技这趟快车,实现与银行直连,提供线上化的企业贷款服务之后,也开始自己开展企业助贷业务。以成都一家服务于200家会员客户的小型财税公司为例,他们9月份的申贷金额达到1600万。与贷款中介不同,财税公司的优势在于无需额外投入人力成本,无需额外支付高额的广告成本,无需额外支付房租,在运营成本上,比传统中介低,几乎0成本投入,财税行业就算只收取一个点都是赚的。除此了收费之外,银行对每一笔业务都有相应的佣金奖励,所以即便财税公司不收取客户的咨询服务费也能够赚钱,并且客户也更愿意选择不收费的渠道来办理贷款。从营销的角度来讲,财税服务和助贷业务互为抓手,都是一个获客的卖点;从客户运营的角度讲,两项服务的客户最终会相互转化,从而增强客户粘性。



财税公司与银行的直接对接,赋予财税公司金融服务的能力,客户通过财税公司提供的端口和银行直连,需求提交、产品选择、信息提交、发票采集、税务数据采集、资料审核、结果通知等全在线上完成。不再经过贷款中介,让整个贷款流程直线加速,由于财税公司的运营成本低,所以降低了客户的融资成本,客户也更愿意选择财税公司为自己提供融资咨询。
财税公司的这种跨界打劫,丰富了财税公司的业务板块,让企业客户始终存在与自己的业务生态中。
现在除了财税行业,玩”跨界打劫“的机构越来越多,得益于金融科技的发展,让金融这个行业的门槛降低、像财税、商会和协会很多都已经涉足,在这样的竞争中,贷款中介还需要找到一种新的打法来重新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