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利差  当下,整个银行业与互联网理财产品似乎已开始短兵相接,因为后者的迅猛发展,正撬动着银行业的利益根本。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向时代周报记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利率市场化推进缓慢的主要原因莫过于,“为了保护大银行的垄断,拿利率利差的经营模式,他们躺在那里赚钱。”  不过,此观点并不新鲜,“银行一直处于轻松赚钱的时代”基本上已经是一个普遍的观点。由于在整个银行业,一般性存款、利率上限执行同档次基准利率1.1倍,且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控制,与此同时,贷款利率全面放开,从而形成广受诟病“被政策保护”的利差。  实际上,从上市公司中银行的利润就可以看出银行在这个时代有多赚钱。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3年三季度,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总利润为1.7249万亿元,而其中16家上市银行的利润就占了9183.8亿元,总占比超过50%。  利差不仅为银行贡献了高额的利润,也是银行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据银监会的统计数字,中国商业银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占收入的比重,2011年为81%,2012年为80%,2013年为79%。  但是,这块肥厚收入正在被削弱。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4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激增1.32万亿元,而当月人民币存款却减少9402亿元,同比少增2.05万亿元。  不过,存款大量流失并不能全怪余额宝,“其实,存款一直慢慢在流向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只是这些产品门槛比较高,过去不为普罗大众所熟知。”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向时代周报记者称,“存款转向高收益理财产品,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压缩银行的收入,余额宝的出现则加速这一进程。”  今年2月,中国银行(2.49, 0.00, 0.00%)研究所发布的《中国银行业进入高成本时代》研究报告指出:“过去三年,企业和居民存款中活期存款的比重从50.23%下降到39.23%,平均每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照此速度,今后每年将有2.5-3万亿元活期存款转向高收益理财产品,保守估计商业银行每年将因此增加1000亿-2000亿元负债成本,占去年银行业新增净利润1700亿元的70%。”  就在业界都在打口水仗之时,天弘基金相关人士向媒体透露了一个数据,截至2月26日,余额宝的开户数已突破了8100万人。  如果按照2月中旬公开的余额宝4000亿元规模、6100万开户数,户均规模大约6500元数据推算,目前余额宝的规模很可能已突破了5000亿元。如果按总资产计算将排在银行业第18名、等于汇丰银行(中国)总资产加渣打银行(中国)的总资产之和。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截至1月末,包括余额宝在内的整个中国货币基金总规模也不过9532亿元,与47.9万亿元的居民存款、103.4万亿元的全部人民币存款总额相比,依然只是个“零头”,即使与总规模约10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相比,货币市场基金也不到其十分之一。  但是,“小小的”余额宝却极大地促使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速,“它相当于是一个全民参与的投资。”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称,“吸储成本提高了,所以很多银行都会感到冲击。”  不过,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必须面对资金成本被抬高的现实,这也倒逼银行必须通过结构调整实现资金收支匹配,未来客户的选择必然要向银行议价能力较强的方向发展。”  最后关头  20多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依然在蹒跚前行。  “1986年,我从五道口毕业时的论文就是中国利率自由化的途径。现在27年过去了,发现五道口的学生们还在用同样的标题做毕业论文。”著名的投行经济学家张化桥曾在其书中笑谈。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普遍被视为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去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具体措施包括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等措施,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做调整。从金融改革进程来看,贷款利率下限的放开,是继2012年6月扩大贷款利率下浮空间、存款利率上浮空间后,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最重要措施。  这也意味着,历经20年时间,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剩下最后一个关口,即存款利率改革。业界期待,在取消贷款利率下限之后,后续将取消存款利率上限、打造基准利率调控体系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然而,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这个关口却是最难以攻破的。在马光远眼里:“通过管制利率可以实现一些国家行为,若让钱按市场化去利用的话,政府很多项目都要死掉。如果项目根本不赚钱,银行也会把利率提得很高才会贷款。但是通过利率管制,政府将资金的价格压得很低,这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经常做的事。”  “现在讲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最重要的问题是资金能不能体现它的稀缺、它的价格。这就是为什么政府要压低利率,银行又不能决定存贷款利率,导致一个极大利差存在的因素。但银行坐着享受暴利,何乐而不为。”马光远称。  目前,存款利率市场化只剩下少数期限的存款还未放开,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的诞生和扩张,让外界期待余额宝等以此带来“鲇鱼效应”,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往前迈出最后一步。  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日前也对媒体表示,“余额宝是一种货币基金,有一个前提就是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没有放开,如果它放开的话可能会对余额宝有影响。互联网金融改变的是一个商业模式,利率市场化改变资金价格的同时,也会促进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促进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  面对利率市场化的加速的冲击波,商业银行又该如何应对?业内普遍认为,除了在产品创新上下工夫之外,未来商业银行还应在加快结构调整的基础上,突破以往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向更精细化的发展模式转型。  实际上,当下银行们也没有坐以待毙,不少银行机构已经推出了类似的各类“宝宝”产品,例如平安银行(10.80, 0.10, 0.93%)的“平安盈”、中国工商银行(3.32, 0.00, 0.00%)的“天天益”、中国银行的“活期宝”等。  不过,有意思的是,商业银行在推广自己的类余额宝产品时也充满了苦衷,因为银行不敢高调,更不敢“革自己的命”。“如果大面积做宣传,意味着会有大规模活期存款客户将转至银行的类余额宝产品,提高成本不说,此前可以用于算作存贷比的一部分存款,也将转为同业存款,银行贷款将面临收缩。”一位股份制银行高管这样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改革渐进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余额宝和利率市场化成为热门话题。“今天我到政协的会上,被一大帮媒体围住提问,这些问题基本是两个,一个是互联网金融和余额宝这个事,问我怎么看。第二件事就是银行怎么应对利率市场化。”在媒体主办的“两会”沙龙上,马蔚华以此作为开场白。  马蔚华表示,利率市场化是银行必须面对的。“但是,银行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银行的管理水平,这是银行的本性问题。所以,我觉得要能过这一关,你就能够降低成本,适应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领域和现实经济领域面临的挑战都会小一点。”  另外,利率管制放开之后,各银行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马光远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整个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会受到冲击,一些银行有可能倒闭,但这都是利率市场化必须承受的过程。  有市场消息称,央行曾召集几个银行负责人征询意见时,几乎所有的中小规模银行都赞成加快实施利率市场化,但国有银行的态度相对暧昧。业界认为,一旦利率市场化改革实现突破,各大银行之间攻守一致的利率同盟或将瓦解,企业对银行的负债结构也将发生巨大改变  “任何改革,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总是有阻力。”在采访过程中,左小蕾反复向时代周报记者强调“一体化”、“配套”的重要性,她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其他改革一样,一定要是一体化的、金融市场的改革,我希望是一体化的,就是其他方面的改革都要配套。”  上海银行(7.37, 0.06, 0.82%)董事长闫冰竹亦认为,存款保险(放心保)制度作为重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可以有效保护储户的存款安全,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条件。  除了存款保险制度之外,金融机构推出机制、其他要素价格改革等相关配套措施改革,也要同步推进。“现在的关键是能不能打破利益博弈,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而不是人为的拖延”。马光远称。  两会期间,监管层公开表态不会取缔余额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对于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肯定不会取缔,过去没有严密的监管措施,未来有些政策会更完善一些。央行副行长易纲也就互联网金融作出表态,要支持和容忍余额宝等金融产品的创新行为,同时也将适当采取措施对可能产生的市场风险加以引导和防范。监管层对余额宝态度明确,这被外界视为加快利率市场化的积极信号。  不过,在存款利率市场化方面,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两会期间亦对媒体表示,今年不一定会推出。他称,存款保险制度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包括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提升储户信心等,希望能尽快出台。在利率市场化方面,潘功胜指出,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重要项目之一,央行目前正按照既定的步骤推进,去年贷款利率已经实现市场化,下一步的目标将是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但具体何时放开要视整个宏观经济以及其他金融改革情况而定,今年不一定会推出。

  实际上,存款利率的改革会持续较长时间,这一点早在意料之中。早在去年7月,对于何时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吴晓灵就曾公开表示,“短期之内,起码今年或者是明年,我觉得都不会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