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第三方支付要害  “得账户者得天下。”崔毅龙这样形容,而此次央行新规对于第三方支付的打击可谓是击中要害——账户。  “支付的核心就是账户,没有账户就没有通道。如果仅仅提供通道就失去竞争优势,因此只能打价格战。”崔毅龙解释,目前第三方支付的许多创新都是建立在虚拟账户之上,而虚拟账户受压,创新势必会受到影响。  正如监管对支付机构的虚拟账户体系一贯地不信任,支付机构对虚拟账户的追求也是一贯地坚定。  虽然家家都想做账户,但客户用不用又是另一回事。从实际的账户余额规模及前端产品来看,崔毅龙认为,真正做起来的还是支付宝。  就支付手段来说,银行跟第三方支付并无差别。但账户体系是银行独有的。如上述所言,有了虚拟账户体系,第三方支付很容易形成监管外的类银行账户体系。这可能是监管部门并不希望看到的。  “你要觉得你厉害,就去申请民营银行牌照,这样也就不需要虚拟账户了。要不然你就老老实实做网关,做通道,不要涉及银行业务。”有支付公司人士这样解读政策意图。  但对于250多家第三方机构来说,市场机会是有限的。  目前支付业务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线下POS机收单、线上收单以及新兴的移动支付。  线下,银联系公司是毋庸置疑的老大。崔毅龙表示,银联商务在线下占有大约40%以上的份额和70%以上的资金。有不愿具名的支付公司人士表示,线下业务基本是“跑马圈地”,不管是产品还是费率都难以体现差异。  线上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根据易观智库2月发布的数据,从交易额来看2013年支付宝、财付通和银联网上支付分别以46.57%、19.29%和13.75%的占比位居前三。这三家之后,市场空间所剩无几。  在移动支付领域,同样来自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的交易额来看,支付宝、拉卡拉、财付通分别以69.6%、17.8%和3.3%位列前三。  崔毅龙表示,移动支付领域中,第三方支付公司都希望能在无卡支付上寻找新的机会。  “从微信介入以来,无卡支付的市场增长超出了我们的预料。”他表示,一开始推断在手机端从有卡到无卡可能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但现在,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竞争大大加速了市场的更替。“现在我们怀疑一两年的时间就会变成无卡支付。”他说。  他解释,无卡支付的核心在于两点,一个是银行卡的快捷支付,一个是虚拟账户体系。“如果央行的草案正式发布,可能会把这个进程往后推。”他说。  谁不安全?  安全,是央行这次打出的牌。  3月18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秘书长蔡洪波公开回应称,二维码支付被叫停,因为“安全性能否达到金融支付的标准还没有统一说法”,虚拟信用卡没有了面签环节,身份验证被弱化。“线上线下金融业务的监管原则应该一致。”蔡洪波说。  他同时表示,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鉴定达标后可能再推广应用。  “不管二维码还是其他移动支付方式,我们在安全性上的监控手段其实远高于银行对银行卡的安全性监控手段。”对安全性问题,崔毅龙有不同的看法。  他进一步解释,一张银行卡的信息无非是磁条信息,或者芯片信息。用户刷卡时最多可以监控到所使用POS机的位置及POS机对应的商户。而手机支付就不同。通过手机定位不仅可以知道刷卡人刷卡时的准确位置,用户授权后还可以监控到更多个人信息。另外,手机支付可以实现大额交易实时上传照片,包括交易现场的订单信息、商品信息甚至个人信息等。通过这些信息与后台留存信息的比对,就可以确定是否持卡人本人使用,交易是否真实。  某接近央行的人士也通过其微信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智能手机是个微电脑,比磁条卡、芯片卡功能强大多了!手机支付不安全,什么设备安全?”  崔毅龙认为,监管滞后的原因在于其信息化程度比市场上的支付机构要落后一个量级。  3月18日,马云在阿里巴巴技术论坛上表示:“有时候,打败你的不是技术,可能只是一份文件。”市场将此解读为马云对“央行文件”的回应。  银联叫屈  从网络信用卡,到条码(二维码)支付,再到第三方支付,“动了银联奶酪”被认为是央行这一系列动作背后的主因。对此,银联大呼冤枉。  对此,有接近银联的人士3月17日告诉本报记者,银联对此确实觉得委屈。  事实上,无论采用银行网关模式还是支付机构网关模式,无论个人账户限额多少,无论支付的前端技术如何创新,跟银联都没有直接关联。只是在跨行资金转结清算时,有些机构选择接入银联的转接平台;有些机构则选择自建平台,直接对口多家银行。  “现在的草案主要是针对网络支付和手机支付,在这些领域大型支付公司及主要业务都是通过与银行直联的方式进行资金转接清算。跟银联扯不上关系。”易观国际金融及支付行业中心研究总监张萌表示。  至于二维码支付及虚拟信用卡等移动支付技术,崔毅龙表示,包括银联自己及一些银行都在推出相应的产品,应该会考虑逐步放开。  他坦言,移动支付规避了“卡”,从某种程度来说也规避了监管。因为相比于成熟的银行卡体系,其他支付技术还免不了在某一环节存在欠缺。监管部门可能不太乐于看到这一点。同时,卡又是银行利润的核心业务点,推“无卡支付”触动的利益面或许会更大。  对于“垄断”的说法,崔毅龙认为“银联还是比较冤的”。他表示,转结算服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基础设施,容易形成自然垄断。银联做了大量的标准化工(行情 专区)作,比如统一各个银行的发卡标准,统一接口等,从而降低了整体的运转成本。对支付机构来说,银行直联的谈判成本和技术成本还是很高的,“很少有支付机构能跟银行一家一家谈下来,大部分还是选择接入银联平台”。

  “银联或许可以施加影响,但不至于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我相信阿里和腾讯的政府公关力并不会比银联差太多。”崔毅龙认为,央行最初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正是为了激发市场竞争。监管出发点更多是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保护普通用户的利益。“犯不上为了银联或者银行的利益来做什么。”他说。(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