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中考核节点,银行理财产品利率较其他时间有所上浮,保本浮动理财产品中,不乏出现中长期收益在年化利率5%以上的产品,而以理财通、余额宝等宝宝们目前在4.5%—4.6%的收益,不少消费者选择回归银行理财,认为其更具稳定性。 原本银行理财产品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代客理财。而实际上,理财产品一直主要以揽储为主。以往的经验,银行间的揽储开始势必拉高市场利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会随之水涨船高。近期众多理财产品已表现出这种征兆。不过,从目前来看,国有大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和预期收益利率只有小幅上扬,而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揽储显得更为迫切。 理财产品收益上浮 从近期银行新推出的理财产品收益来看,预期收益率频频出现6%以上,不少保本型理财产品也从之前的4%左右上涨到5%左右,已然上涨了不少;从产品期限上说,中长期的产品有所增多。银行为年中考核准备的意图非常明显。有分析师认为,随着时间慢慢接近6月底,不排除资金紧张的银行会推行收益率更高的理财产品。 在银行理财产品中,针对客户的风险等级会建议客户购买保本型或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上海银行一理财经理对本报记者表示,保本型理财产品多为年龄较大、保守型客户购买的较多,而对于二级风险等级的一些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更高,以上周上海银行的理财产品为例,保本型理财产品年化利率基本在4.1%—4.5%,而不保本的二级风险等级的产品可以达到年化利率5.5%。在记者追问该款产品浮动收益的时候,该理财经理表示以往未发生过任何问题,基本可以实现这样的利率兑付,只是年纪大的客户对保本理财认为资金最为安全。 记者在翻看各家银行近日理财产品中发现,虽然较其他时间有所上浮,不过并未出现去年年底疯狂飙高的现象。以保本型理财产品为例,去年年底,工商银行出现三个月年化利率5.8%的产品,5万元起购,目前,工商银行高收益保本型理财产品仅出现30万元起86天年华利率5.3%的产品,普通保本型仍维持4%的年化利率水平。 从投资期限来看,不少理财产品投资期限在半年、一年以上甚至高达两年,属于中长期产品。 中小银行揽储更迫切 与国有大行相比,中小银行的资金流动性不具优势。因此,每到考核季,中小行最紧张,有分析认为,未来不同类型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将继续分化,国有大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或将继续低于5%,而部分城商行会继续以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吸引资金、获得客户资源。 以华夏银行6月5日-10日的理财产品来看,有近20款理财产品,其中短期理财36天,收益率最高年化收益率达5.3%。兴业银行也出现同类理财产品,35天最高年化收益也达5.3%。 有业内分析认为,5月份财政性存款上缴规模预计会达到5000亿元左右,此外根据近期结售汇数据,外汇占款增量预计仍会维持在低位。多重因素的影响令资金面在近期难有起色,受其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率在近期或将继续上行。 不过,商业银行有了去年“钱荒”时,央行不予理睬的教训后,在发行理财产品的时间点上也与去年同期有了明显不同。与去年5月底至6月初银行大量理财产品到期不同的是,今年此时到期的理财产品相较新发行的理财产品明显减少,可见商业银行都打算提前做好充足的资金准备。 钱荒难再现? 银率网分析报告指出,5月底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出现小幅回升,短期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上升,中长期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出现回落。据银率网数据统计,5月24日至5月30日,共有60家银行发售708款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为5.15%,较上周回升0.09个百分点,平均投资期限为132天。有57款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达到6%以上,仅占总数的8.49%。与去年同期相比,预期收益率水平明显降低。 5月31日央行表示将加大定向降准的措施力度,引发货币政策是否会全面宽松的争议。对此,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中心总经理兼首席分析师李志强认为,定向降准政策不太可能针对大银行,甚至也不会针对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很有可能只针对一些政策性的银行。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月末因素致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出现小幅回升,未来银行间货币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相对宽松的状态,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难现大幅走高。(中国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