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6月,捷信中国的业务已覆盖14个省份,在超过150个城市中建立合作商家逾300家,与国美、苏宁等零售商合作设立了逾3万个POS贷款点,累计服务客户近800万人次。记者获悉,2015年捷信中国将加速在国内的布局,计划投资12亿元,将网点覆盖范围从当前的150个城市扩大到300个城市,其拓展的重点为中西部二、三线城市。据卢米尔介绍,截至2014年末POS贷款点已增至3.8万个,未来两年内计划推广至8万-10万个。“在我们的规划中,未来业务主要的增量将从线下获得,线上的信贷业务仅起到补充作用。”数据显示, 2013年捷信在中国的不良贷款率为4.5%,略低于行业5%-6%的均值,卢米尔称:“2014年不良率与往年比处于相近的水平,并无明显波动。”今年将首尝“线上借贷”对于近年来异军突起的P2P平台是否会蚕食消费金融市场蛋糕,卢米尔认为捷信主要的客户与P2P的客户群有一定的重合度。“我们服务的是被银行忽视的中低收入人群,消费信贷对银行业务是重要的补充。”但是,现阶段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需求很旺盛,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就现阶段而言,我们感觉到来自P2P机构的冲击并不大。”事实上,消费贷款单笔额度较小、还款周期较短,后台IT系统需要较多人力物力投入以维护,这些都决定了消费金融机构需要在短期内做大规模,否则难以实现盈利。“如果决定在一个国家或区域开展业务,应保持较迅猛的拓展速度,争取较快坐上当地市场占有率的第一、二把交椅。如果长时间徘徊在第四、第五位,要盈利是非常困难的。”对国内大热的互联网金融概念,捷信亦有所考虑。“部分P2P、微众银行走的是纯线上的借贷模式,但捷信的主要业务分布在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地区,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成熟度并不会特别高,我们会在进驻门店的基础模式上为客户提供消费信贷服务,这是我们未来业务增量的主要来源。”同时,卢米尔亦透露了捷信中国今年会在互联网贷款上作出一些新的尝试,“具体模式仍不便透露,但一定是‘线上+线下’结合,我们短期内不会采纳纯线上的借贷模式。”央行日前正式受理个人征信牌照的申请,并意向邀请包括腾讯、阿里巴巴在内的一批企业。未来捷信中国是否会向阿里巴巴、腾讯等旗下的征信机构购买个人征信数据?卢米尔称,“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尽管目前还是主要依赖捷信内部的个人信息库。”“在进入消费信贷领域的初期,迎来迅猛的增长期是必然的过程,捷信亦不例外。但很多机构一边高速拓展业务,一边却低估了风控的难度和重要性,结果一两年后风险逐渐暴露它们就会接连出现亏损甚至是破产。”卢米尔向记者透露。在欧洲、韩国等较成熟的消费信贷市场中,获取新客户的成本相当高,故众多消费信贷机构会倾向于“促进老客户反复申请贷款”,而不愿意以较高成本拓展潜在的新客户。“但在中国这个新兴市场中‘获客成本’并不算高,因为市场并未足够成熟,同业竞争亦不甚激烈,我们偏爱发展新客户。但相较于有借贷记录在案的老客户,获取新客户的同时带来了‘风险成本’,这的确对整体成本费用率带来另一层压力。”卢米尔直言。2009年启动消费金融试点时,4家消费金融机构只能在其归属地以自有资金放贷。如获得天津地区牌照的捷信集团只能在天津地区以自有资金放贷,在天津以外的其他地区则采取担保形式展业,放贷环节借助信托公司。自2013年末银监会下发《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后,删掉了此前“未经银监会批准,消费金融公司不得在注册地所在行政区域之外开展业务”的规定,并允许消费金融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异地业务。自此,捷信得以在全国范围以自有资金放贷,减少环节的同时亦降低了消费者的贷款成本。(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