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金融产品的成功运作需要良好的艺术品专业水准、市场和商业眼光。在管理方的道德风险无法有效控制和防范的情况下,艺术品金融的收益很大程度上靠运气。  艺术品是一种蕴含着艺术家智慧和思想,具有独特创造性的商品,艺术品的持有者或者消费者本身应该具有一定的审美品位以及对创造性的感受和领悟能力。  中国艺术品金融的设计大多没有突出艺术品的文化精神特质,将艺术品视为和股票、债券一样的标的物和工具,较少考虑艺术品文化属性和精神回报。如果简单地将艺术品作为没有精神价值的投资工具,那么艺术品的专业门槛和流动性显然存在较大问题。艺术品与其他金融资产的重要区别在于它的精神消费和回报。而目前艺术品金融产品最大问题是主要以投资的财务回报为目标,投机性强,忽略了其文化精神特质。  让艺术与金融有效“联姻”  金融介入艺术品市场,可以带来现代的理念和运作方式,推动艺术品产业升级换代。举例来说,可以通过私募或者众筹等形式,将人们的闲置资金转化到艺术品的生产环节,推动艺术品产业的发展,通过金融工具化解和转移风险。  金融服务文化艺术品产业,需要金融机构研究和了解这个行业的规律和特性,熟悉艺术品产业的变化。在金融进入艺术品市场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不能过度金融化。与产业契合的金融运作可以推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但是过度的高杠杆做庄、炒作和包装的金融运作将会使艺术品市场大起大落,严重影响金融的声誉,也会伤害艺术品市场的未来。今天的中国艺术品金融市场,不缺金融创新和工具,缺乏的是长远的艺术视野和艺术情怀。  相较而言,艺术品市场的热情远远高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对艺术品市场更多的是观望和谨慎。如果鉴定、估值和流动性等关键问题没有进展,艺术品与金融的结合就很难取得实质性突破。因此,必须夯实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建设。  第一,把金融工具重点运用到培育艺术品产业链的形成上。  金融服务是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推动器和加速器。金融与艺术品市场结合应着眼于夯实基础,培育和支持机构的艺术品生产、评估、抵押、流通、保管、保险、物流、消费等方面规范的产业链形成,为链条上规范的机构提供上下游的金融服务,鼓励建立有公信力的评估机构,促进流程有序制度的建立。金融服务应该选择眼光长远、踏实理性的艺术机构。  任何市场的良性循环一定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如果金融工具进入艺术品市场只将追求赚快钱的短线操作作为唯一目标,就会成为泡沫和过度投机的放大器,这不仅会对艺术品艺术价值造成直接的损害,还会对整个艺术市场的生态和长远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在目前艺术品市场很不成熟的阶段,不应鼓励创新投机性高杠杆的金融工具。  第二,加强艺术品市场的法制建设和市场监管。  不断净化和优化艺术品市场的环境,培养信誉和信用,形成规范和标准。培育科学与健康向上的收藏与投资文化,利用文化的传播与价值作用的力量,普及健康的收藏理念与理性的收藏投资行为,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科学、规范与有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构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法制体系,加强对艺术品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现象。  完善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基础要素的建设,实现基本面支撑的艺术品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政府政策的导向起着关键的作用。一方面,加快推进艺术品市场法制建设,解决我国艺术品市场存在的市场乱象和监管缺失问题。促进第三方鉴定机构的发展,逐步建立具有公信力的市场评估和鉴定机构,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另一方面,将富人资金的过剩流动性转化为艺术品的购买力,需要研究政策的促推机制。推动以收藏为目的的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循环。建立合理的艺术品交易、进出口和财富管理等各环节的税制。  第三,金融机构需要关注财富管理,吸引更多的高净值人群。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收入增加,人们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与日俱增,财富管理将是未来中国的一片巨大的蓝海和必争之地,充满着巨大的商机。金融机构除了考虑一般资产增值需求,同时还会涵盖离岸资产、税务规划、子女交易规划、养老规划、遗产规划服务等,牵涉更广泛的资产管理课题。金融机构需要提前布局,设计满足市场需要的各种产品。艺术品资产与高净值人群门当户对。金融机构需要根据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特点,提前布局,设计满足市场需要的与艺术品相关的专属化、定制化产品,吸引更多的高净值人群将财富交给专业的金融机构管理。作为高端客户最为信赖和离客户距离最近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艺术品资产的相关服务将成为未来必然涉足的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