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疫情防控财税支持力度情况、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情况。财政部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社会保障司司长符金陵,税政司司长王建凡,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彭立峰和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在发布会上回答了媒体提问。彭立峰表示,近期金融市场走势表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投资者是理性的,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有信心。后续,央行将会继续跟踪疫情进展,及时做好风险应对,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各级财政已支出805.5亿元


这次疫情爆发以后,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迅速反应、及时应对,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的财税保障政策,切实地做好经费保障工作。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符金陵介绍称,财政部建立了全国财政系统疫情防控经费的日报制度,实时跟踪各地方经费保障情况,截至2月13日各级财政的支出805.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安排了172.9亿元。现在我把具体投向给大家报告一下。


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的具体投向,一是拨付湖北省疫情防治资金10亿元,作为综合性的财力补助,由湖北省来统筹用于疫情防控的相关支出。二是拨付了湖北等各地疫情防控资金44亿元,用于患者医疗救治费用的补助,一线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防控设备、物资采购等方面。三是拨付湖北省中央基建投资补助资金5亿元,主要用于支持武汉雷神山、火神山两个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以及相关医院重症治疗病区建设。四是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基层防疫经费99.5亿元。此外对于科研攻关也就是疫苗研发,以及中央医药物资储备等经费也足额做了安排。


各地疫情防控经费支出情况,目前各地实际支出410亿元,主要用于设备和防护物资采购,疫情防控人员补助和医疗救治费用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符金陵说:“各地疫情防控经费是有保障的,不会因为经费问题而影响医疗救治,也不会因为经费问题影响疫情防控。”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


疫情的扰动对经济和金融的扰动,中国的金融市场这段时间也收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彭立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2月3日以来,在经历开市之初的短暂调整后,主要金融市场保持平稳运行。货币市场方面,流动性充裕,利率低位平稳运行,中小金融机构融资顺畅,昨天DR007为2.11%,较春节前下降43BP。债券市场方面,疫情相关主题债券认购踊跃,国债收益率下行。昨天,10年国债收益率报2.82%,较春节前下行17BP。股票市场方面,2月3日股市短暂调整之后,连续7日反弹,创业板已收复失地,创出近期新高,北上资金继续净流入。外汇市场方面,开市首日人民币汇率有所下跌,之后在7元附近小幅双向波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交易、清算、结算、发行等服务保障工作平稳有序。一般来说,金融市场对短期冲击反应敏感,但冲击过后还会回归经济基本面和中长期趋势上来。


他说:“近期金融市场走势表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投资者是理性的,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有信心。后续,我们将会继续跟踪疫情进展,及时做好风险应对,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密集出台税费优惠政策聚焦疫情防控


最近非常密集的出台了疫情防控期间的税费政策。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介绍称,2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一系列的决策部署。会议之后,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发了四个公告,四个公告涵盖税费政策共九项,聚焦疫情防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针对物资保障。对重点物资生产企业的政策涉及到三大项:一是增值税的增量留抵全额退还,可以使企业购置生产设备进项税在没有获得抵扣的情况下允许先退还,企业现金流得到缓解,减少财务成本;二是允许购进的生产设备一次性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这和按期摊销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相比,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就可以把成本消化掉;三是对相关防疫药品和医疗器械免收注册费。这是针对物资生产企业。物资供应方面还涉及到对于物资运输,凡是承担运送这些重点物资的企业取得的相关收入是可以免交增值税的。


第二,这次疫情对民生行业会有一些影响,比如公共交通、住宿、旅游、快递、民航,财政部出台的几项政策有利于这些行业渡过难关,一是对纳税人提供生活服务、公共运输服务以及快递收派居民生活必需的物资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二是针对交通、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因为现在人流少了,所以可能出现阶段性的亏损,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这个亏损可以在今后5年逐步消化,为了使这些企业的亏损在今后得到充分补偿,这次国务院规定把亏损年限再延长3年,5+3就是8年。三是,民航企业本身也是要缴纳民航发展基金的,民航企业这次受的影响也比较大,可以免交民航发展基金。


第三,鼓励社会各界的捐赠,疫情发生以后各个方面向承担医疗救治任务的医院捐赠物资,按照税法规定,赠送物资应该是通过公益性机构向医疗机构捐赠,为了提高捐赠效率,鼓励直接捐赠,允许直接向医院捐赠可以在税前扣除。另外很多企业和个人捐赠钱款,按照税法规定,无论个人捐赠还是企业捐赠都是有比例限制的,按照这次出台的政策,捐赠全额都可以得到扣除。


此外,财政部还出台了针对医疗救护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的免税政策。


金融监管部门要求加强对受困小微企业续贷支持


在谈到小微企业受到的冲击时,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指出,疫情对经济生活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影响,小微企业数量大、抗风险能力弱,这次疫情中受影响冲击更明显。特别体现在种植养殖、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制造出口这些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小微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受到影响比较大。在这个影响下,小微企业对融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从调查看,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金流吃紧,纾困、救急的贷款需求突出。大量小微企业因疫情停工停产,但仍然需要支付工资、租金等,收少了,支没有减少,所以需要应急救急贷款。二是小微企业复产复工以后,新增信贷需求旺盛。前一段受春节和疫情的影响,企业普遍停工停产,最近一些企业复工复产以后对外部的融资需求进一步增加。三是一些企业短期内的偿还贷款能力下降,还款压力增加,贷款需要展期、延期,也增加了不良贷款的潜在风险。


李均锋称,根据这些特点,银保监会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突破常规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增加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的政策。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求银行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继续按照增量、扩面、降本、提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确保小微企业贷款不受疫情冲击。要求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速和户数要实现“两增”目标。对五家国有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速和首贷比例要求会更高一些。二是要求向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和行业倾斜信贷资源,特别是大中型银行,要求从信贷计划额度分配、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绩效考核权重等方面进行调整,对受疫情严重地区的分支机构加强指导和支持,根据小微企业信贷的实际需求,信贷计划和额度要早安排、早投放。三是进一步优化、简化银行办理小微企业首贷、续贷的流程,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简化一些手续,不“一刀切”的要求企业额外增加信用风险分担的措施,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于参与抗击疫情的小微企业的应急性贷款需求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办理授信审批和贷款发放。四是要求对受困企业加强续贷支持,对疫情前生产经营稳定,财务状况没有异常,信用记录良好的小微企业,由于受疫情影响出现资金暂时困难要做到应贷尽贷,给予必要续贷支持。银行机构对2020年6月底前到期的小微企业贷款,受疫情影响可能需要延期还款、需要续贷的,主动给予一年以内的续贷安排,保证对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的支持。


央行、银保监会要求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李均锋还表示,为进一步推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银保监会准备采取五大方面特殊的政策措施:一是从全年看,要推动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在前两年降低的基础上力争再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二是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小微企业降低贷款利率。五家大型银行要发挥带头作用,对湖北省等受疫情影响比较大地区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可以在前两年降低的基础上再适当地下调。目前五家大型银行的贷款利率只有4.7%,实际上已经非常低了,对受疫情影响大的地区争取继续加大利率优惠力度。三是对受疫情影响现金流面临困难的企业,银行要和企业合理协商还本付息的方式,避免因贷款逾期产生的罚息等额外成本,让银行和企业共渡难关,同舟共济。四是鼓励倡导银行进一步践行社会责任,在自身财务可承受的范围内,对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小微企业适当减收一段时间的贷款利息。有的银行已经提出来减收一个月、几个月的贷款利息,这个是银保监会倡导的,鼓励的。五是坚决杜绝银行对小微企业在贷款过程中的乱收费情况,要求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只收息、不能收费,同时要求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中不能再附加其他的条件。也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和小微企业做正常的中间业务,规范的收费环节中,也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减免力度。


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彭立峰也表示,疫情发生以来,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了冲击。前期央行已会同财政部等五部门出台了强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的30条政策措施。后续的工作重点就是抓好落实,让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行业和企业都享受到这些支持措施带来的好处,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具体来说:一是量要增,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保持贷款合理增速。价要减,要降低贷款利率,减免服务费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结构要优化,要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加大对小微和民营企业支持力度。效率要提高,要简化审批流程,审批放贷要快。二是金融机构要灵活调整还款安排,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对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三是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要取消反担保要求,扩大担保规模,将放大倍数逐步提高至10倍;降低担保和再担保费,将平均担保费率逐步降至1%以下。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减半收取担保费。


央行专项再贷款已收到上千家重点企业名单


贷款利率基本在2%—3.15%之间


人民银行刚刚推出了3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如何确保精准对准疫情所需呢?彭立峰表示,大家既担心贷款发放太慢,不能帮助企业尽快扩大防疫物资供给;也担心发放太快,泥沙俱下,贷款没有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这也是监管部门所担心的,也是近期的工作重点。


他介绍称,按照目前的工作机制,全国性重点企业名单由发改委、工信部提供,重点省份的企业名单地方报两部门备案后提供人民银行,收到名单后,央行立即转发银行,要求银行去找企业,快速与名单内企业对接。同时,也将名单发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求分支机构务必与每一家企业直接建立联系,没有对接上银行的企业,央行要协助它与银行监理联系,实现名单内企业全覆盖。在此基础上,要求金融机构简化流程,提高效率,符合贷款条件的,要“应贷尽贷、应贷快贷”。对政策把握不准的,要及时反馈,央行会立即研究回复,做好全流程的跟踪服务指导工作。到目前为止,央行已经收到上千家重点企业名单,优惠利率贷款正在快速发放,贷款利率基本在2%—3.15%之间,企业平均负担成本低于1.5%。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