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既定议程,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24日上午听取了《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专项报告》(下称《专项报告》),下午分组审议了《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下称《综合报告》)。


分组审议中,有委员表示,金融资产在保值增值之外,还要回归本源、有效服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首度报清金融资产“明白账”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下称《意见》)颁布后,24日,国务院第一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也是国有金融资产第一次向全国人民报清 “明白账”。


《综合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共183.5万亿元,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共241万亿元,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共30万亿元。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时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增长和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实力日益壮大,资产分布以银行业为主体,集中在中央本级,境外金融资产规模稳步增长。


截至2017年末,全国金融企业资产总额241万亿元,负债总额217.3万亿元,形成国有资产(国有资本应享有权益)16.2万亿元。


数据显示,2017年,扣除客观因素后,中央国有金融企业平均保值增值率为110.8%。2013年至2017年,中央国有金融企业营业收入由4.3万亿元增至5.8万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从1.2万亿元增至1.4万亿元。


刘昆介绍称,截至2017年末,全国金融企业所投境外机构(含境内企业设立的境外分支机构)资产规模18.1万亿元,集团层面享有的权益总额0.9万亿元。比2013年相比,投资总额和权益分别增长了50%、100%。从级次看,中央本级境外机构数量、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都占到90%以上;从行业分布看,境外业务以银行业为主。


当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下称《调研报告》)。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比前几年“差了”


总额高达数百万亿元的国有资产,其发展和监管必将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在当日的分组审议中,有委员表示,金融国有资产日渐庞大, 需要进一步发挥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谢经荣委员说,(调研)报告有一段“不断强化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意识和能力”的内容,建议这句话把“不断强化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容去掉,因为目前来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比前几年是差了,服务水平和能力比过去也低了,这点是同现实不符的,也是目前国家正要加强的一方面,目前还没有做到。


“这次报告的重点是资产,特别是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但是应该同时做好同金融服务经济或者服务企业关系的协调。目前有强调保值忽视服务的倾向,更有以保值为借口减少服务的倾向,更有甚者还以金融资产保值增值的名义抽贷惜贷的现象,实际上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的问题。目前,金融市场的活跃度,特别是对经济正面的激励还是不够的,对经济的正面促进作用有待加强。”谢经荣委员说。


谢经荣委员表示,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适时听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关报告,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听取关于证券市场的报告,股市同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适应的,我们的GDP增速在国际上算高的,但是股市一直不好,我们不能长期靠政府的有关人士发言来刺激股市。如果股市不发展,市场资金会更多地进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的压力会更大,只有股市、房市等金融联动,才能形成健康、完善的市场体系。


上述《调研报告》也表示,不少金融机构对规模和速度的盲目追求,导致以创新为名的金融资产管理等业务无序发展。大量资金违规进入股市、债市或者以各种资产管理业务的形式套取高回报,不仅挤压了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一些金融机构还通过信托、基金、保险、券商等多重包装、多层嵌套赚取额外收益,进一步推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贵


近期,有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讨论较多,在经济形势稳中有变的大背景下,金融如何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成为一大舆情热点。


上述《调研报告》称,从调研情况看,由于贷款规模、不良率等缺乏分类考核指标,银行基层对处于产业链末端的小微企业存在恐贷惧贷情绪,认为其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期,经营困难加重,坏账风险上升,融资总体风险在加大。这也是造成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重要原因。


刘远坤委员也表示,国家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资本市场发育非常不完全、不充分,实体经济的绝大多数是间接融资,而不是直接融资,也就是靠银行贷款。比如,2017年非金融企业资金来源从银行贷款占90%以上,银行贷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利润的高低和经营是否能够挣钱。


“真正的实体经济从银行贷款,中央大企业可能是基准利率能贷到,到省一级的国有企业,和银行谈判下来,都是高于基准利率才能拿到贷款。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也就是民营企业,他们的贷款利率往往都在10%以上,这样企业还能经营吗?”刘远坤委员表示,(中小企业)好不容易毛利率挣20%,还掉银行10%,还有原料、税收等,那就很难办了。


刘远坤委员表示,利率决定了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之间利润分配不合理,最后导致实体经济经营非常困难,利率体系的改革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情。政府在拼命努力给实体经济降成本,采取降税降费,不少地方政府还降电价,还抵不了利率太高的作用。


上述《调研报告》指出,适应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金融回归本源、有效服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