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国有大行:

普惠小微贷超6万亿元

2021年,银保监会下发通知,要求五家大型银行努力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全年增长30%以上的目标。实际上,从2021年年报来看,很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此要求。2021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其中,工行、中行的增速超过50%。另外,国有大行在小微贷款利率上进一步下降。

工商银行年报显示,2021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784.48亿元,增长52.5%;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79.5万户,增加20.4万户;新发放普惠贷款平均利率4.1%。

中国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创历史新高。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中国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81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3.15%,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客户数近62万户,高于年初水平。全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96%。

农业银行在年报中表示,截至2021年年末,农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至1.32万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38.8%,高于全行贷款增速25.6个百分点;有贷客户数191.55万户,较上年末增加34.83万户;2021年累放贷款年化利率4.1%。

据建设银行年报,截至2021年年末,建设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8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4499.44亿元,增幅31.6%;普惠金融贷款客户193.67万户,较上年新增24.12万户。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16%,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交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88.1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9.23%;有贷款余额户数21.2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3.49%。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累放平均利率4%,小微客户综合融资成本下降0.49个百分点。

另外,截至2021年年末,邮储银行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606.02亿元,占全行各项贷款比例超14%;有贷款余额户数171.07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0.24万户;2021年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5.19%,同比下降32BPS。

股份制银行:“科技赋能”实现“两增”

去年,股份制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领域中也表现不俗,通过科技赋能打破传统信贷模式,在资产质量及服务质效上均有亮眼成绩。其中,部分股份行的小微贷款增速、户数均实现了“两增”。

招商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招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011亿元,较年初增幅18.22%;普惠型小微企业有贷款余额户数较年初增加44.38万户。招行依托金融科技探索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完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针对小微企业的数字化管理、代扣代缴、短期融资、日常账户管理和发放工资等需求,提供线上化数字产品与服务。

据兴业银行年报,截至2021年末,兴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1075亿元;普惠小微贷款户数较上年末增加6.25万户。兴业银行探索数字化金融服务新模式,兴业普惠云是以中小微企业融资为核心打造的开放金融平台,目前已成为兴业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新模式。

平安银行表示,2021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达84.26万户,贷款余额达3821.5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7%。同时,平安银行不断优化存量小微客户的服务流程,减轻小微客户的还款压力,进一步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地方银行: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小微发展道路

作为地域性的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在体量上无法与国有大行相比,服务小微企业也主要是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小微发展道路,深耕本地市场。

常熟银行年报显示,常熟银行定位于服务三农、小企业、小微企业,已形成“IPC技术+信贷工厂”的成熟小微模式。前端采用IPC技术贷前调查、交叉验证;后端采用标准化、工厂化的审批流程,同时严格风险管控,实现了较高的收益水平。近年来,常熟银行在异地分支机构和村镇银行复制小微模式,异地战略成效逐步显现;2021年异地市场贷款贡献、营收贡献已提升至69%、70%。

江阴银行充分挖掘3家苏南分行、7家异地支行、5家村镇银行所在地的小微信贷需求,复制做小做散模式,进一步打开小微业务成长空间。2021年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较年初增加2601户,总额197.1亿元、较年初增长42.3%。

上市农商行发挥“支农支小”主力军作用。截至2021年末,张家港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37.51亿元、户数3.62万户,较上年末增幅分别为20.62%和46.9%,小微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例达65.77%。